宁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关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名星企业

利通区奶产业:蚂蚁如何变大象 奶牛存栏量占全区的23%,每年“挤”出50亿元—— 2016-12-15 11:01:20

“今天变天了,我来看看牛,别冻着了。”12月12日,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马连渠乡陈木闸村的马明来到富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憨笑着说。

  “马兄弟,牛住在我们这,比在你家‘待遇’高,吃喝讲营养,房间里有空调,还能听歌,你就放心吧。”富农合作社副理事长丁秀琴正和员工一起检查牛舍,一番话打消了马明的顾虑。

  2014年起,富农合作社先后将周边41户残疾人家的168头奶牛统一托管喂养,合作社按每年每头牛3000元给他们发放红利,5年后再返还其同龄、同体型、同胎次奶牛。这些残疾人有稳定的收入,饲养风险全部由合作社承担。马明便是其中一户,他托管了8头牛。合作社承诺的红利分文未少,可他总觉得过意不去,时不时就来养殖场转转,想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风险,是养牛30多年的丁秀琴曾经最担心的事。她经历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的黄曲霉毒素事件,一度负债累累。这让她意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抱团发展,走规模化养殖道路,才能抵御风险。2009年,她成立了富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3家奶牛养殖牧场,存栏奶牛10000头,日产鲜牛奶200吨左右,其中180吨专供蒙牛乳业集团。

  犇腾养殖专业合作社起步不算早。2014年,做餐饮生意的杨文飞和合伙人投资3000多万元,在利通区五里坡二期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起了占地600亩的养殖场,并注册成立了犇腾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2000头奶牛。“有了前车之鉴,也看到了发展趋势,我们建场之初就引进现代化的挤奶设备,实行现代化牧场管理模式。养殖模式跨过散户、托管,一步到位拥有现代化牧场。再加上和蒙牛、伊利这样的大企业签了长期供奶合同,销售不存在问题。”杨文飞说。

  记者在犇腾合作社的奶牛养殖场看到,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严格区分,乳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产舍以及隔离牛舍有序排列,青贮窖饲料车间、乳品生产车间等都是高标准建设。杨文飞感慨地说:“实践证明,规模化养殖不仅能提高奶牛防疫防病能力,更有效提高了产奶量。与传统家庭养殖模式相比,不仅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收购价每公斤也提高了1元以上。”

  目前,利通区已累计建成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园区)130个,奶牛存栏达13.8万头。13.8万头是什么概念?利通区农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占全区奶牛存栏量的23%,占全国的1%,规模相当可观。目前,利通区8家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800吨,年生产各类奶粉10万吨,液态奶20万吨以上,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利通区农科局负责人介绍,为加快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去年以来出台多项扶持、壮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措施、部门服务等各个方面重点倾斜,并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积极向外推荐。今年初以来,该区又在支农资金、农业融资贷款、奶牛保险等方面给予奶产业支持和倾斜,不断拓宽养殖户筹资渠道。同时,开展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融合试点,设立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保证金和草畜产业发展担保金,落实贷款1.1亿元。采访中,不少养殖场负责人坦承,2014年以来,全国奶产业普遍低迷,而利通区平稳驶入快车道,其中政府的政策、资金帮扶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纳凤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